新闻快递
新闻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递 >> 新闻快递 >> 正文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时间:2018-03-22

    3月13日、15日,校党委书记王寒松到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建筑与艺术学院,听取学部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与一线任课教师座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王寒松书记提出,每一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教育观,肩负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的育人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丹,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泓参加座谈。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党委书记郑保章主持3月13日在该学部的座谈会,汇报了学部基本情况。学部副部长李冲汇报教学、科研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情况;副部长丁堃汇报了在研究生中推进“课程思政”的想法。哲学系王前,中文系梁海、韩振江,新闻系主任武文颖,法律系主任陈光先后介绍了各专业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哲学系教师陈高华、中文系教师王玉春、新闻传播系柴玥、法律系王越先后就各门课程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加强价值引领谈了具体的经验和做法。

    听完大家的发言,王寒松书记指出,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一年多以来,学校开展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课程思政是全校一盘棋,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性决定了学部在学校“课程思政”上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座谈会上,身处教学一线的各位老师将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紧密结合,既谈了认识论、方法论,也谈到了具体实践。座谈会只是开局,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深入探索,探索出一条符合大工实际的“课程思政”建设之路。

    王寒松书记指出,要建设好“课程思政”,必须在建设主流意识形态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需要主流声音扎根师生心中,需要增强师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处在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须臾不可放松意识形态建设,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这既是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要求,也是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

    王寒松书记强调,要建设好“课程思政”,必须要在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下功夫。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直接体现在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上,直接体现在青年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价值选择上。广大教师必须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回归教书育人的教师本位,将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

    王寒松书记强调,要建设好“课程思政”,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上下功夫。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要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血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融入到每门课程建设当中,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

    王寒松书记指出,要建设好“课程思政”,必须在教师自身建设上下功夫。“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首先检验的是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广大教师要在自身建设上下功夫,转变思维观念,构建适应“课程思政”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方法论,要以把党的教育事业扛在肩上的思想自觉,发自内心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3月15日,在建筑与艺术学院会议室,学院院长范悦汇报了学院总体情况,学院党委书记王时原介绍了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副院长唐建汇报了科研育人工作情况,副院长张险峰汇报了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建筑系主任胡文荟、规划系副主任蔡军、艺术系副主任温洋、工业设计系马兰先后结合学科特点汇报了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思考。雕塑专业教师邓威、建筑系教师于辉、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张耿分别结合各自教学课程如何落实落细“课程思政”谈了想法。

    听完大家的发言,王寒松书记指出,此次座谈会是大家在经历过一段“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之后的一次深刻总结和理性思考。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上认识统一,在实践中形成了理性思考,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落实工作打下了好基础。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科特色鲜明,其本质上的历史文化观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塑造产生着重要影响,希望大家将“课程思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思考、来推进、来落实。

    王寒松书记强调,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不管是建筑学,还是艺术学,它们都是特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反映,学科深层次核心是历史文化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不仅反映在道德文章中,更体现在建筑制造和艺术品创造中。广大教师要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将民族优秀价值观念融入到教学中,讲好中国传统经典建筑和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观,实现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成为动手能力强的设计工匠,更要成为有家国情怀的大设计师”的目标。

    王寒松书记表示,要将时代导向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特别是近五年的历史性变革是最好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建筑学科、艺术学科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新时代。青年学子只有正确认识新时代,融入新时代,才能做到通过优秀作品正确反映新时代。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将时代发展大势融入“课程思政”,教育青年学子坚定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走中国建筑发展之路,走中国设计之路,勇敢说出中国话语。

    王寒松书记指出,要将人生经验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的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青年学子身处互联网时代,接受信息纷繁复杂,当与各种社会问题交锋时,急需广大教师主动给予正确价值引导,帮助他们在多样价值取向中立主导。青年学子面对大量事关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价值问题的议题,需要广大教师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作为生动教育素材,现身说法,提供正确的认识论。

    王寒松书记表示,要将正确的知识规律、德育规律和教学规律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要遵循知识传授规律和德育规律,将二者统一于“课程思政”中,做到“做人”与“做学问”相统一、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帮助青年学子树立理想人格。要遵循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多采取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让课堂朝气蓬勃起来。

    王寒松书记表示,要将教师风范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一言一行,都蕴含着德育的元素。课堂上,广大教师要以渊博学识赢得学生敬佩,更要以大家风范、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课堂下,教师要把参与学生的每一次活动、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当作育人的机会,构建课上与课下有机衔接的全过程育人体系。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人才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bet365线上网投、文科建设办公室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上一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下一条:我校成功举办“工程图学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建设与实践”教学工作坊

版权所有:大连理工大学bet365线上网投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技术支持:集群智慧